首页
米斛博物馆
品牌介绍
产品介绍
最新资讯
联系我们

【四季養生堂】想正确养生,要遵循"遵从四时"这个规律!



智者养生也,须四时而调寒暑。——曹庭栋 清代养生家



”养生“一词,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即保养生命,防病抗衰老,延年益寿。

*延伸阅读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它的形成、发展,是一代代智慧的中国人对自身内在的认识、反思和对生命中本真的道理追寻。

中华传统医学始祖《黄帝内经》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短短八字,揭示了中医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想要做到正确养生,就须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这在中医上也叫“遵从四时”。


那么四季养生
如何做到“遵从四时”?

古代医家强调“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一年四时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都是遵循一定的此消彼长的规律变化的,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想要身体健康,须依照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做出相应的调节。


春季养肝

春季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万物生长,阳气生发。在中医理论中,春天在五行之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

肝脏与草木比较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喜欢升发,因此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病变。因此,在春天,养肝很重要。



夏季养心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春天里发芽的植物,在夏天这样一个非常热烈的阶段孕育自己的果实。植物如此,人类也无例外。春发夏长,事业和工作往往会迎来一个快速生长的良机,在夏季难免耗心耗神。胸闷、情绪暴躁、多动、舌头溃疡……都是心毒所致,因而夏季养心很有必要。

夏天气温高炎热,心与夏季对应,中医认为,心在五行中属火,所以在炎热的夏天,心火会更旺,如果无法降心火排出,就会出现内火、火毒。此外,夏天有一个明显的特征“白天长,黑夜短”,这也说明我们有必要养心。


长夏养脾

在中医定义中,一年并非四季,而是春、夏、长夏、秋、冬五季。长夏即阳历的七八月份,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为湿热蒸腾。中医认为,长夏之季,湿气较重,而脾喜燥恶湿,湿之太过,反困其脾,导致运化失常。故长夏重在调理脾胃。

*延伸阅读:
《黄帝内经》起初讨论养生时候,只有四行,因为只有四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的就是四气,而不是五气,春气“发陈”,夏气“蕃秀”,秋气“容平”,冬气“闭藏”。然而当四行和阴阳结合起来的时候,人们注意到,阳气的展发和上升运动,属于阳性运动,阳气的内收和潜降运动,属于阴性运动,气的运动趋向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时候,中间肯定会经过平稳的过渡。这就像我们往空中扔篮球,当篮球升到高点要转为下降的时候,会有短暂的停顿一样。这个过渡时段,《黄帝内经》把它叫“长夏”。


秋季养阴、养肺

秋季,雨水渐少,天气干燥,自然界草木开始凋零,人体代谢也逐渐减慢,而人体也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秋季干燥易伤阴,也易伤肺,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而在五行养生中,秋季也是对应人体的肺脏,所以滋阴润肺是这个季节养生的重点。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易倦怠、乏力等,所以中医说”“秋冬养阴”,此时滋阴养肺十分合适。


冬季养阴、养肾

冬季,气候寒冷,万物封藏。此时草木凋零,气温降低,燥邪横行。而及时滋阴则可以补充人体的“阴”,抵御燥邪。

此外,冬季属水,对应肾。四季之中,冬季是藏的季节,五脏之中,肾是主藏的脏腑。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人的三宝“精气神”,都源自健康的肾脏,所以冬季是养肾的季节。


《灵枢·本神篇》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视,活的意思;长生久视,是延长生命,不易衰老的意思。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李白也曾总结相似的道理:“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天不会说话,可是四季交替,地不会说话,可是百物生长。

四时的轮转交替,代表了自然界的运转规律,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就要懂得遵循四级规律,与“天”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使得自己的健康和心情,都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

中医说“天人合一”,如果养身不遵循顺应“四时”,什么养生手段都是没有办法起到好的效果。


*注: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