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斛匠心】历经18道非遗技艺,邂逅一份出尘脱俗
戴亚峰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斛炮制技艺第十一代传承人
技能大师/九仙尊技术总工
率领九仙尊技术团队牵头制定
霍山石斛行业首个国家标准
参编霍山石斛专著3本、发明专利10项
入选长三角工匠绝活名册
传承是连接往昔与未来的一座桥,
古老技艺,在口口相传、手手相授中薪火不绝。
事斛半生的匠人,将非遗之美悉数打捞,
不为自己挣名,只为传承正名。
大别山守斛人、非遗炮制技能大师戴亚峰,
退却名利世俗,肩负重重难关,躬耕霍斛数十载。
以手,以目,以心
保色,定形,提香
赓续传承枫斗炮制18道非遗工序,
爱之护之而赋活之,敬之续之而更新之。
选
天生霍山,斛中精品
北纬秘境,大别之巅
斛王封地,自成气蕴
出自霍山,是一株石斛的顶级名片。
在枫斗正式出场前,早已风云涌动。
核心产区,五年生,野外长,只是入选标配。
挑杂、剪根、去叶、分拣,每一步自有章法。
人种天养,精挑细选,料真韵足,功力尽注。
炒
与火对赌,成色流金
从质朴的叶青到夺目的流金,是玄妙的造化尺度
更是诸多匠人难以逾越的深厚功底。
炭火软化了米斛筋骨,窸窣作响,
似乎想要驯服来自霍山的野性。
心手相应,器火交融
枫斗不大,但赚足了心血。
他像在竹林翻飞的武侠高人
出手的刹那间
将数十年积累之功
化作柔和内敛上下翻腾任炉火鼎沸,在烟火中请出一片金黄。
绕
刚柔并济,良工入微
看似柔弱的茎条,内里却暗藏劲道,
毫厘之间,匠人妙手,盘绕而上,
以龙须草固定首尾,平衡药性,丝丝回环。
一卷一绕、一揉一捏,
不干不扰、不急不躁。
不仅要保持炒条紧实不散,
还要扭出细小裂纹挥发水分,
过一点、欠一点,都不成。
朴与华,柔与韧,
米斛也似被洗礼过几世几回,
留下盘旋缜密,演绎绰约的龙头凤尾。
烘
时光淬炼,提香入斛
龙须草是米斛的伴生植物,有清热安神之效。
反复慢焙,龙须草香通过细微裂口渗入斛骨,
诞生出九仙尊非遗枫斗独有的糯香清味。
此间必须不断紧胚直至干燥,
防止枫斗松散折断。
每一个细节,都是对品质的朝圣。
精炼一公斤枫斗成品,需花费足月光景,
成为宗师,难言捷径,
唯在千万次重复中锤炼技艺。
当时间与温度缠绕,
清糯斛香已沁入心脾。
修
龙头凤尾,羽化登仙
去箍、打毛、整形,
由手到心,随物赋形,经大师调教,
一颗颗风骨昂扬的米斛枫斗终修成正果。
脱下一袭青衣、披上一身金甲。
霍山石斛本就珍稀,
而能够呈现这龙飞凤翔的磅礴气势,
更是少之又少!
每一颗九仙尊米斛枫斗,
都堪称稀世的艺术孤品。
在遗失的边缘处坚持,
在功利的繁华里坚守。
匠心自含风骨,匠人自有风度。
轻执这一盏,饮尽斛汤之时,
技之传承,斛之秉性,
品饮之间,悠然于怀。
(可用枫斗水的图)
中国非遗之美,
大师以微毫诠释。
在技艺,在德道,
以艺载道,源远流长。